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3

歡迎免費訂閱Google 新聞」、追蹤FB 粉專」、「IG」、「YouTube」、「Dcard」、「TikTok」或加入討論社團」,並且可以透過「小額贊助」方式支持本站所有媒體持續營運!

【文章在 2022-05-28 更新過內容】

蘋果在 2020 年推出使用自家 CPU 的產品除了 Mac Mini M1 版本之外,另外一個就是 Macbook Air M1 了,快點跟我一起來看看這次有什麼新亮點吧!

在開箱之前

前陣子剛入手人生第一台蘋果電腦(2020 Mac mini M1,有興趣可以看這篇開箱評測文),對 Apple Silicon M1 CPU 真的是讚不絕口(立馬被圈粉),除了有驚人的效能之外,性價比(CP)也是非常高,入門款兩萬台幣左右就可以帶回家!

俗話說的好,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幾經考慮後,為了外出攜帶性方便(藉口),決定也入手一台 Mac 筆記型電腦!

入手機型

因大部分時間都只是當文書機、上上網、追追劇或是玩個手機遊戲(M1 可以跑大部分 iPhone/iPad Apps),偶爾會使用 Adobe 系列畫圖,最終並沒有選擇 Pro 系列。

  • 機型:Macbook Air 2020
  • 晶片:M1(8CPU+8GPU)
  • RAM:8G
  • SSD:512G
Macbook Air M1
▲ 2020 MBA M1

重點技術與規格

這邊列舉一些個人認為比較重要的技術與規格,並不會包含所有的技術與規格,最詳細的規格可以上官網查詢喔!

Apple M1 CPU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次蘋果最重點的更新就是把心臟(CPU)給換掉了,換成自家設計研發且由台積電代工生產的 5 奈米 M1 CPU,是一顆 ARM64 架構的中央處理器。

M1 整合了處理器、顯示卡、輸入輸出(I/O)、記憶體等成為系統單晶片(SoC, System on a Chip),這些晶片以往在主機板上都是分散在不同地方,藉以達到更快的處理速度!

M1 CPU
▲ M1 CPU

記憶體架構

這次 M1 所使用的是統一記憶體架構(UMA, Uniform Memory Access),有個統一記憶體池,M1 晶片中的所有工作都可以使用這個記憶體池,使效能提升。

傳統電腦中,因為各個晶片是分散的,所以如果需要存取對方資料,則需透過記憶體進行讀取及複製的動作,例如 CPU 需要 GPU 的資料,就必須去系統記憶體(RAM)中讀取以及複製。統一記憶體架構則省去繁瑣的來回複製的動作,因為 SoC 內的工作都可以共享同一個記憶體池,所以效能會更好、會更快!

統一記憶體架構
▲ 統一記憶體架構

無散熱風扇設計

搭配 M1 CPU 的 Macbook Air 理論上來說使用的功耗都處於非常低的階段,自然就沒有熱能需要排掉,加上整機為鋁金屬,導熱散熱也比較快速。

但也並非完全不會發燙,自己實測跑重載軟體的時候,鍵盤上方還是會發燙,這時候CPU也會做降頻處理,但熱度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散熱
▲ Macbook Air M1 無散熱風扇設計

電池續航力

在官方文宣中,電池續航力最高可以達18個小時,但這數據會因為使用條件有所差異,自己單純上網或看看影片,可以超過 6 小時,官方所使用的測試條件如下:

測試由 Apple 於 2020 年 10 月使用配備 Apple M1 晶片與 8 核心 GPU 的預量產 MacBook Air 系統,並配置 8GB RAM 與 512GB SSD 進行。無線上網的電池使用時間測試,是在顯示器亮度調至最低後點按 8 次的情況下,以無線方式瀏覽 25 個熱門網站測量所得。Apple TV app 電影播放的電池使用時間測試,是在顯示器亮度調至最低後點按 8 次的情況下,播放 HD 1080p 內容測量所得。

但對比Intel及AMD CPU來說,的確消耗電量很少,下面是國外Youtuber的實測影片:

M1 MacBook Air v MacBook Pro 13 v Intel MacBook Pro v AMD 4800U v Intel 1165G7 Battery Life Review

可執行大部分 iPhone 與 iPad App

Apple M1 是使用 ARM 架構指令集,簡單來說就是使用跟 iPhone 和 iPad 一樣的架構,所以才可以執行,但現階段並非所有 Apps都可以在 App Store 找到 ,也就是說不是全部 APP 都支援。可以執行的 APP 用起來也是很順暢,並不會卡頓,工作之餘也可以切換遊戲的APP放鬆一下也不錯~

M1跑手機平板軟體
▲ M1運行iPhone/iPad apps

Touch ID

就跟 iPhone 指紋解鎖一樣,MacBook Air 上的 Touch ID 可以拿來登入解鎖、使用 Apple Pay 等功能,算是非常的方便!

touch id應用
▲ Touch ID的應用

正式開箱與測試

開箱照片是用 iPhone 12 Pro Max 進行拍攝,如果有模糊不清的狀況,絕大部分是我個人拍照技術的問題….

那我們正式進入開箱流程,會簡單用圖片加點小說明帶過,省點大家的時間!

開箱照片與解說

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11
包裝外觀側面
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13
從這邊撕開即可打開包裝
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15
撕開即可 很方便
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17
開箱後即可看到MBA主機
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19
配件只有說明書 USB-C充電線(2公尺)與30W USB-C 電源轉接器
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21
觸控板蠻大的 使用起來很舒適 能進行精確游標控制與感壓功能;可支援用力長按、加速器、感壓繪圖,以及多點觸控手勢等功能
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23
比較遺憾的是只有兩個Thunderbolt / USB 4 用於充電及外接設備需求
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25
右側為3.5公釐耳機插孔 基本上用不太到 換成USB-C會好點
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27
背光巧控鍵盤 支援環境光度感測器 電源鍵在鍵盤右上方 也是Touch ID位置
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29
右側喇叭
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31
左側喇叭
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33
視訊鏡頭 720p FaceTime HD 相機
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35
F12右方沒有任何標誌的按鍵就是電源鍵 也是Touch ID感應區
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37
高度最厚的地方為1.61公分 最薄的地方為0.41公分
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39
寬度為30.4公分 重量為1.29公斤

效能測試-Geekbench 5

因為是無風扇設計,如果連續多跑幾次的話,CPU 會做降頻處理,效能會沒有第一次跑的那麼好,這是正常的現象~

這邊擷取第一次所跑出的分數跟 Mac mini M1 做個對比,幾乎沒什麼差異性~甚至還比 Mini 高出一點點~

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41
▲ MacBook Air M1
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43
▲ Mac mini M1

效能測試-Cinebench

這個測試是接續Geekbench 5後馬上跑的,基本上鍵盤上方已經稍微有點熱度,當運行 Cinebench 莫約 5 分鐘後會達到有感的溫度,但具體是多少我沒有測量,總之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可想而知這時候 CPU 會做降頻的處理,以達到散熱降溫的目的,所以分數會比有風扇設計的 Mac mini M1 還要來得低一點~

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45
▲ 在鍵盤上方 Macbook Air logo下方會明顯感覺溫度上升
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47
– 單核心分數
開箱評測|2020 Macbook Air M1|M1 CPU的暴力美學|無風扇設計超安靜 49
– 多核心分數

個人使用實測

我自己平常使用上比較少有重載的軟體要執行,頂多只是上上網、寫寫部落格、看看影片,基本上比較難體驗到 M1 的極致效能,如果未來有剪片轉檔的需求,會再來特別測試看看。如果對影片轉檔案有興趣的,可以上 Youtube 查詢,有一堆國內外的 Youtuber 都有做詳細的比較與測試!

所以這邊會針對我自己使用上習慣的體驗來說,有以下幾點優缺點:

優點

  • 電池續航力很好,如果沒有重載軟體需求,上網看影片都有 6 小時以上的續航力。
  • 系統喚醒非常的快速,可以說是打開螢幕的瞬間就立即喚醒。
  • Touch ID 很方便,不需要輸入密碼!
  • 攜帶方便,重量僅有 1.29 公斤!
  • 無風扇設計超級安靜!
  • 可執行大部分 iPhone/iPad apps,可以直接用電腦玩很多手機遊戲!
  • Retina 顯示器,2560 x 1600 原生解析度,使用起來非常的清晰清楚!

缺點

  • 只有兩個 USB-C 孔,如有比較多的外接需求就必須買 hub。
  • 不能安裝 Windows 系統,目前只能透過 Parallels Desktop 本進行安裝 ARM 架構的 Windows 10。
  • 仍有不少軟體尚未支援 ARM 架構的 M1 CPU,必須透過 Rosetta 2 進行兼容性的執行,意味著效能也會降低。
  • 不支援外接顯示卡(eGPU),但未來可能有機會。

總結

或許現階段來說,很多人都還在觀望M1版本的Mac系列電腦,畢竟才剛剛推出不久且目前的軟體支援度並不是全部都有推出 ARM 版本,但現階段靠 Rosetta 2 進行兼容運行也是可以非常的穩定,只是會犧牲掉一點性能,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軟體會推出 ARM 版本,屆時相信效能又可以大噴發一波!

可能也是因為自己的需求不大,所以使用起來非常的滿意,也非常的推薦大家如果有換電腦的需求,M1 版本的 MacBook 真的可以考慮~

推薦購買連結

商品名稱

銷售平台

Macbook Air M1 全系列

Macbook Air M1 全系列

Macbook Air M1 全系列

Macbook Air M1 全系列

Macbook Air M1 全系列

Macbook Air M1 全系列

常見問題

M1 CPU 是什麼?

Apple 自家設計研發且由台積電代工生產的5奈米M1 CPU,是一顆ARM64架構的中央處理器,M1整合了處理器、顯示卡、輸入輸出(I/O)、記憶體等成為系統單晶片(SoC, System on a Chip),這些晶片以往在主機板上都是分散在不同地方,藉以達到更快的處理速度!

統一記憶體架構(UMA)是什麼?

M1所使用的是統一記憶體架構(UMA, Uniform Memory Access),有個統一記憶體池,M1晶片中的所有工作都可以使用這個記憶體池,使效能提升。

Macbook Air M1 的續航力好嗎?

在官方文宣中,電池續航力最高可以達18個小時,但這數據會因為使用條件有所差異,自己單純上網或看看影片,可以超過6小時

Macbook Air M1 可以執行 iPhone 或 iPad 的 APP 嗎?

Apple M1是使用ARM架構指令集,簡單來說就是使用跟iPhone和iPad一樣的架構,所以才可以執行,但現階段並非所有Apps都可以在App Store找到 ,也就是說不是全部APP都支援,未來應該會慢慢的完善並支援更多的 APP 數量。

Macbook Air M1 有 Touch ID 指紋解鎖嗎?

有,跟iPhone指紋解鎖一樣,MacBook Air上的Touch ID可以拿來登入解鎖、使用Apple Pay等功能,算是非常的方便!

Macbook Air M1 有什麼優點?

針對我自己使用上習慣的體驗來說,有以下幾點優點:
1. 電池續航力很好,如果沒有重載軟體需求,上網看影片都有6小時以上的續航力。
2. 系統喚醒非常的快速,可以說是打開螢幕的瞬間就立即喚醒。
3. Touch ID很方便,不需要輸入密碼!
4 .攜帶方便,重量僅有1.29公斤!
5. 無風扇設計超級安靜!
6. 可執行大部分iPhone/iPad apps,可以直接用電腦玩很多手機遊戲!
7. Retina 顯示器,2560 x 1600 原生解析度,使用起來非常的清晰清楚!

Macbook Air M1 有什麼缺點?

針對我自己使用上習慣的體驗來說,有以下幾點缺點:
1. 只有兩個USB-C孔,如有比較多的外接需求就必須買hub。
2. 不能安裝Windows系統,目前只能透過Parallels Desktop測試版本進行安裝ARM架構的Windows 10。
3. 仍有不少軟體尚未支援ARM架構的M1 CPU,必須透過Rosetta 2進行兼容性的執行,意味著效能也會降低。
4. 不支援外接顯示卡(eGPU),但未來可能有機會。

最新文章

  • 文章內容有誤、文章轉載、文章需要更新或有商業合作需求,都歡迎透過「聯絡我」來一起聊聊。
  • 由於文章留言功能已經關閉,有其他問題請透過「綜合疑難雜症討論區」尋求幫助,這是一個互助討論的 FB 社群,我有時間也會親自回覆。
  • 部落格內某些連結是聯盟行銷,如果你透過連結購買產品,我會得到些許回饋,但不影響購買原始價格,詳細請參閱「免責聲明」。
  • 部落格全站內容皆為免費教學版權為本站所有,如要轉載請先來信溝通,詳細資訊請看「隱私權政策」。
  • 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透過「小額贊助」管道支持本站。
Scroll to Top